《月是故乡明》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,以月作为抒情线索,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,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,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。文章中,季羡林先生运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“月是故乡明”作为文章的题目,揭示了主旨,并通过对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,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
2: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。3: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,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?只有徘徊罢了,只有匆匆罢了;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,除徘徊外,又剩些什么呢?
过去的日子如轻烟,被微风吹散了,如薄雾,被初阳蒸融了;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?
全诗如下:
月夜忆舍弟
唐 · 杜甫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